(通讯员:江 城 张众翔)2025年4月16日,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代表团受邀出席我科举办的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与芝加哥大学代表团学术交流活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急救中心主任赵剡教授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双方就急诊医学教育、科研与临床实践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此次学术交流旨在加强双方在急诊医学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搭建理念共享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助力急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在正式会议开始前,夏剑主任、江城主任、金晓晴主任、张众翔医师等一行带领来访嘉宾参观了我院急救中心的抢救室、诊室、分诊台、观察室、急诊病房、EICU、急诊CT室及急诊介入室等功能区域,系统了解了我院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与学科建设情况,详细了解急危重症移动ECMO支持中心和血管通路植入中心的临床中心建设工作、急诊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来访代表团对我院急诊体系的完善与临床能力的持续提升表示高度认可。

随后,我院急救中心三位副主任及护士长分别就医院及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以及急诊预检分诊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来访代表团对我院急诊医学的发展表示高度认可,并展现出浓厚兴趣。双方围绕“信息化优化临床带教质量”主题,就治趣系统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围绕临床带教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经验分享。

受邀出席此次活动的David Beiser教授, Jonathan Lio副教授,Nicholas Ludmer助理教授均来自芝加哥医学中心,其中David Beiser教授和Nicholas Ludmer助理教授分别围绕心脏骤停救治体系建设与急诊脓毒症管理分享了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
David Beiser教授,作为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急诊科医师,同时还是芝加哥大学“组织、细胞与器官生理学”课程的负责人以及分子医学委员会成员。Beiser 教授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有深厚积累,已发表论文100余篇,H-index高达22。Beiser教授结合芝加哥市十余年来应对院外心脏骤停的实践,系统介绍了其所在地区在数据共享、质量改进、公众科普等方面所做的努力。通过建立统一的心脏骤停登记系统、推动社区心肺复苏(CPR)培训和强化多部门联动等举措,芝加哥的心脏骤停总体生存率从2%提升至10.4%,旁观者实施CPR的比例从13%跃升至57%。赵剡教授高度认同提升心肺复苏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认为芝加哥在院外心脏骤停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系统性成效,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推进。双方就心肺复苏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Nicholas Ludmer 副教授是芝加哥大学医学系副教授、急诊医学医师,现任“组织、细胞与器官生理学”课程联合主任,同时担任芝加哥大学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中“全球健康方向”课程主任,以及急诊全球健康方向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急诊医学教育及脓毒症相关临床管理与系统优化。Ludmer教授围绕“急诊科脓毒症管理:当前实践与未来方向”这一主题,从脓毒症定义演变、流行病学现状、识别与诊断工具(如qSOFA与NEWS)、液体复苏策略、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国际临床指南与实践标准。讲座特别聚焦于“液体选择”和“复苏剂量”在新证据下的调整趋势,以及脓毒症识别在基层和院前急救环节中的挑战。同时,Ludmer 教授还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早期识别模型、多中心协作网络建设、教育资源下沉等。双方深入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信息化技术,在脓毒症早期识别与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芝加哥教授分享图集

在病例讨论环节,沈俊主任分享了一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全过程。该病例突出了多学科协作在重症创伤患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急诊在多发伤快速评估、处置流程优化及整体救治策略中的价值。双方围绕急诊创伤的评估流程及两国的常见创伤类型对比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罗冠冠医师分享了一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病例。通过严密的早期评估与床旁心脏超声的快速应用,成功实现了对该危重疾病的及时识别与干预。双方就急诊晕厥与肺栓塞的诊治流程,以及床旁超声在提升急诊诊疗效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深入探讨。
临床案例分享及讨论图集

下午,陈志桥主任组织开展了以“恶性心律失常”为主题的急诊模拟病例演练,带领二、三年级急诊科住院医师利用高仿真模拟人完成了全流程实战推演。演练结束后,团队围绕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高级生命支持流程进行了深入复盘,重点就电复律的适应症与操作要点、镇静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胸痛的鉴别诊断等关键环节展开讨论。
住院医师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娴熟的应急处置能力,给来访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Ludmer 教授、Jonathan教授高度评价了陈志桥主任在教学中注重结构化复盘、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鼓励主动反思与经验分享及注重临床思维的教学方式。专家们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赵剡教授建议引入视频回顾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Beiser教授强调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模拟教学分析及讨论图集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加深了中美双方在急诊教学与实践领域的相互理解,也为未来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互动,探索更加多元、高效的教学模式,共同推动急诊医学医、教、研的持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