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袁玉峰教授团队在肝胆外科微创领域取得进展

来源: 日期:2021-03-18点击:

新闻网讯(通讯员高翔)近日,外科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urgical Endoscopy(《内镜外科》)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袁玉峰教授团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该成果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引导,实现了精准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论文题目为“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laparoscopic right posteriorhepatectomy”(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引导的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

近年来,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术者只能通过视觉观察病灶的部位,对于一些位置深在的病灶,准确定位十分困难,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效果。ICG是一种近红外区荧光染料,注入体内后,可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被肝细胞摄取并由胆道系统排泄,在750-810nm波长的外来光源照射下,可透过组织产生近红外光,通过特殊的接收装置可显示肝胆结构。在正常肝组织中,ICG能够经肝胆系统在12~24h内排泄,当存在肝肿瘤时,相应胆道排泄功能受损,ICG滞留在病灶内,这些病灶在术中通过荧光成像设备呈现。此外,通过在术中经目标肝段门静脉注射,或阻断目标肝段门静脉后经外周静脉注射ICG,可实现目标肝段正显影或负显影;也可以利用ICG经胆道排泄的特性实现术中胆道造影。上述方法均可帮助外科医生实施精准的肝胆外科手术。

基于ICG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袁玉峰教授团队对其在肝胆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进行ICG荧光引导的腹腔镜肝胆手术时,ICG注射的时机、剂量、浓度和途径等,发表了系列论文,被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所引用。在最新发表的成果中,袁玉峰教授团队将ICG荧光导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肝右后区手术,实现肝脏肿瘤和肝右后叶的准确定位,同时利用自己发明的腹腔镜手术器械进一步优化了手术的过程,明显提升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

近年来,袁玉峰教授团队聚焦微创技术在肝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在循环肿瘤细胞捕获技术的研发、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的研发、微创外科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做了系列工作。2021年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批“湖北省肝胆胰疾病微创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南医院在肝胆胰疾病微创诊治领域迈上新台阶,发展进入新阶段。

论文链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64-021-08404-2

(编辑:肖珊)